学术活动
 
 

傅勇林教授莅临我校作“教育变革、人才培育与国家发展”专题讲座

2023-09-14

9月14日下午,学校诚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傅勇林教授于文理讲堂,作题为《教育变革、人才培育与国家发展》的教师专项培训讲座。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王亚军,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卢元勇,校长助理张昊出席活动,各二级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到场参加。

张昊主持讲座。他介绍到,学校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在“十四五”规划中专门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高规格、高起点、高要求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把相关工作落地、落实,从本学年起,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会同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从学校5大学科专业群(教师教育、数智商科、文化创意、文旅康养、智能工程)的建设出发,每个专业学科群在本学年开展1-2场高级别讲座,邀请高级别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交流,讲座内容涉及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国家宏观政策解读,产业发展动向、学科专业建设、前沿学术研究等,进一步拓展广大教师的视野,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在高等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专门制定了相关规划,开展一系列教师专项培训讲座。今天的讲座是本学期第一场高级别讲座。

讲座中,傅勇林谈到,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安全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发展严重失衡,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等等诸多因素,因此我国作出了战略调整,这也要求教育随之变革,这就要求教育“入门要正、立意高远”,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理性精神、技术素养和工匠精神、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现代品格等核心素养。

他指出,过去十年,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发展的速度太快,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个人的学习速度。这一特点未来还会进一步凸显,这便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目前急需应对各种挑战可能的挑战,当今世界已不再按领域划分,而由各种“挑战”重组或者重构,因此教育要想适应这样的变革,系统性变革刻不容缓。

他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年,国际教育组织和各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努力适应这样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核心素养。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应对当前和未来复杂世界的各种挑战。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四大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人,这些核心素养要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共同培育,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完善。

他强调,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是教育与时代发展深入互动、同频共振的主旋律,在这种变革的强力驱动下,“教”“学”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核心素养的培育与现代教育内涵有关,包括:洞察人类核心知识的历史演进与结构规律;科学与理性精神的培养(“执一驭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问”、“问道”、“求道”精神/“不变应万变”);对技术变革的高度敏感创新与实践;现代品格之涵育: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抑或具备现代品格能够积极面向并走向未来的现代人。

讲座中,傅教授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成渝经济圈,特别是成都平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文理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工作,给予了前瞻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他希望,文理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肩负教师职责,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居安思危,从危机中探寻到出路;要紧跟中国战略,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做到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热烈的掌声中,教师代表为傅勇林教授献花,讲座落下帷幕。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傅勇林教授的讲座站位高,角度新颖,内容详尽。报告中,他提出解决 “入门要正,立意要高”和“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等问题及方法与大家息息相关,很受启发,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有很大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各部门、各学院也将认真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开展大讨论,以学校第四次教育教学工作会精神和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各项任务,为文理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22 成都文理学院
联系电话:028-61563907 学院地址:成都市金堂县学府大道278号(邮编610401)

蜀ICP备11012699号

科研群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21 14:19:26